星期四, 4月 29, 2010

論靈性成長的平衡之道(31):意識成長發展層次(Y)

自性階段的發展

細微光明境界之上,還有不二境界。因為細微光明境界,仍然屬於有相光明,若以佛教的看法來看,屬於色界乃至識無邊處定的成就,仍然非最終的解脫。
自性階段所達成的境界,是體會到離卻生滅的空明覺性、超越能所的本覺,這被稱為滅盡(cessation)或無分別三昧(unmanifest absorption),吠陀不二系統,稱之為智慧三昧(jnana samadhi)。

這份體驗,強要描述,如同浸潤於存有的無限圓滿之中,圓滿到任何一種心物的顯現都無法包含它。這純然清淨的自性,超出了主客的分別,一切的生滅、煩惱,甚至時空,在這樣的圓滿之前,都失去份量,所以無法被看作是一個東西或境界,意即其無法被當成一個客體,來描述和體會,故被稱為滅盡或純然的空性。

簡單而具體的引導

我知道這聽起來很抽象,所以我試著具體一點:

請你現在感覺自己,感受一下你現在的感覺。請注意,這個「自己」只是你意識的一個客體而已:它們是「你的」感受、「你的」思想、你的「身體」,但都不是你,就像客人來來去去,稍作停留,便消逝無蹤。

那麼,那個目睹一切發生的是什麼?任何你能想、能感受、能思考的,都是客體。所以當你一把它當成一個能看、能感覺、能思考的東西,認為有個永恆不變的主體在覺知時,你正把它變成「客體」來看待。這個目睹,無法被你抓住,然後叫:「哈哈!我看到了」,因為它不是個可以被看到的東西:所有能被看到的,都是客體。只要你一追尋、把抓、感受、思索這個目睹,把它當作一個東西來保有、理解和感受,便是迷失於生滅的客體之中,那麼,就永遠不知道它是什麼。

反而,當你放捨有一個永恆主體的執著,任所有的客體:心智、感受、身體、自然界的現象自生、自顯、自滅,才能體會到這不屬於時間序列的自由與空寂,同時,它也是時間、生滅、煩惱所賴以呈現的空性本身。它無法把抓,但卻親切的臨在目前,只是我們日用而不知。

這空無自性的目睹者,觀察到時間、觀察到空間,因此不屬於時間、也不屬於空間:時間和空間只是在這純淨空性之中來來去去。安住於此空無所有、無可把抓的無我覺性上,你會發現一切都在生滅,但同時,也是無生無滅的。它是永恆的,但不是永恆的存在、不是存在於過去、現在、未來的時間之流中的永恆主體;自性一開始便完全不屬於時間,所以稱之為永恆。

這便是自性階段簡短的引導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