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一, 4月 12, 2010

論靈性成長的平衡之道(26):意識成長發展層次(T)

除了靈性危機之外,還有幾個這階段的病理,我們也加以討論:

結構不平衡


由於靈修技巧與個人特質的不合,因此產生沒有對象的焦慮或身體的不適。如自修佛教不淨觀,導致噁心、過度焦慮、厭惡身體想要自殺;或修持[捨觀],導致過度冷漠封閉、心態灰色、失去活力的問題;修習[慈悲觀],導致救世主情節,或被莫名其妙的悲傷所淹沒,造成日常生活的困擾。建議是尋找有經驗的靈性導師,協助其在修習法門結構上的修正,使其身心恢復平衡。

靈魂暗夜


指靈修初期所遇到的乾枯期。由於之前的靈啟經驗,但此經驗卻不知何因無法再度發生,導致對靈性經驗的渴望與焦慮。相對於靈啟經驗的光明喜樂,猶如被棄之於黑暗的長夜當中,故稱之為靈魂暗夜。聖十字的約翰(St. John of the Cross)將其描寫得最為清楚。處理的方法,是閱讀此類經驗的書籍,並祈禱。

分裂的人生目標


不知道該繼續世俗的生活,還是離世繼續靈性的修持(如出家),而產生困惑。建議的方法是,不斷自省,並將靈修整合至生活當中。

假苦


此特指佛教某些派別強調思惟「人生是苦」,過度將焦點擺在生命受苦經驗上,導致觀修者產生無法承受的痛苦,並困於此覺受中無法離開。建議的方法,是揭露療法和自我建構療法,可以幫助觀修者安然度過此狀況。

自我整合障礙


靈性體驗所產生的愛與光明感太過巨大,導致對於自我的排斥。微妙的否認壓抑負面的情緒,只願意表達正面情緒,以符合神聖的自我形象。使得情緒的表達失去活力,以及喪失對自我感覺的真誠。這樣的態度,會障礙靈性體驗和自我的整合,成為靈性和自我的分裂狀態。建議接受揭露療法,並將靈性經驗的能量,整合在人格層面當中。

瑜珈病

靈啟經驗後,過度精進,導致身心壓力過大。產生莫名的焦慮、恐慌、身體不適。建議找有經驗的靈性導師,給予調整的建議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