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三, 3月 31, 2010

論靈性成長的平衡之道(23):意識成長發展層次(Q)

澄清幾個對高層體會的誤解或想像

再來我們要談到的是超個人或者是靈性層面的成長階段:自然靈啟(或譯為通靈層次)、細微光明層次、自性層次三個階段。

在談到這些之前,我想先澄清幾個想法和誤解,希望各位對於靈性層次的部份可以有比較清楚的輪廓。也不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疑惑:

階梯不代表順序,而代表層次高低

高層體會不一定按照通靈-細微光明-自性的順序發展。它的階梯,只是表示層次的高低,而非固定的發展順序。有的人是直接體悟自性層次,並未經歷通靈層次的階段,或者先經歷過自性階段的體會,再倒回來經歷較為低層的部份。如禪宗的悟後起修、密宗的大圓滿法、及吠陀不二哲學的某些傳承,採取的就是這樣的方式。

高層體會與個人階層進度的關係

高層體會可能在個人層面的所有階段發生,並非到達統觀階段才會發生,也跟個人人格和認知發展沒有絕對的關係。不過若人格越成熟完整,認知發展越高等,在高層體會發生時,較不會產生種種問題和歧途,也比較能維持高層體會的高度與時間。

高層體會雖對於人格完整有所助益,不代表有高層體會的人,個人階層的人格和認知發展就會在短時間內完成。個人領域的發展,還是有順序的,無法快速躐等。所以,有高層體會的人,在有個人心理問題的時候,仍然需要心理治療的協助。或者有些人認為高層體會,或靈性的修持,能馬上化解所有心理問題,所以不需心理治療。這樣的觀點,在實務上也是被驗證是有問題的。在西方有許多著名的禪師,有精神官能症的問題,無法入睡、或有特殊的癮癖,而求助於心理治療,並獲得很好的進展,而且禪修境界更加拓展和穩定。在東方,因為靈性成長導師的追隨者,習慣於相信權威的完美,反而使這個問題被掩蓋起來。

心理治療對於靈性成長的幫助

單靠禪修無法取代心理治療的原因是,通常一開始,修行者的高層體是無法穩定呈現於其生活中的,所以它沒有足夠的力量穿透並轉化心理障礙。同時,高層的體會,通常也不是解決心理創傷最直接有效的方式:它帶來新的可能,能讓我們用一種不同方式來面對問題,但可能糾纏在心理創傷上的情緒能量,仍然沒被完整的釋放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,修行者可能依然故我,而無法改變。

從另一個方向來說,修行者的心理問題,會嚴重消耗他的能量和心力,所以會障礙高層體會的再度出現,拖累靈性修持的進度。如此導致惡性循環:不但心理問題沒法解決,同時修持也停滯不前。

我們在實務上發現,問題以同層次療法來治療速度最快,也最對症,同時也有助於禪修。所以心理治療是有益於禪修的,不應將他排斥在靈性修持道路之外。容許有高層體會的人有心理問題,能接納其接受協助,而不是視其完美。在這樣子的氛圍之下,靈性修持的行者,會比較有勇氣去接受相關治療,而非停在這類迷思裡受苦良久。當然,選擇有靈性修持體驗的心理治療師也是重要的,因為他較能了解這個困境,提出較為適切的協助。

高層體會層次分判的依據

此外,所談到的靈性階段高低的判準,是基於佛教或近於吠陀不二哲學為主的觀點,是以「非人格化的神性修持」為主軸來加以評定的。而基於人格化神性的修持道路,如親一神論的基督默觀派、伊斯蘭的蘇非密宗、印度教的梵我系統的觀點,則對於高層體會分層判定,就與此有所不同。這是作者本身的修持背景所致,一神論靈修體系的朋友,歡迎置疑和討論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