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日, 1月 24, 2010

論靈性成長的平衡之道(14):意識成長發展層次(H)

社會我的道德觀

在社會我形成的階段,小孩開始發現,群體需要彼此照顧、擔負責任、扮演適當的角色,如此自己可以滿足歸屬感的需求。此時小孩會變得高度服從,不斷的向權威去學習社會規則與自身所該扮演的角色。所以在小學到國中青春期之前,你最常會聽到的一句話是「老師說」,這就是代表小孩對於社會角色與規則積極吸收的態度。

大多數的人,在道德層面,都處於這個層次就未再發展。他們的中心是從自我中心移至同族中心或國家主義。所以他們能夠為了國家民族犧牲個人部分的利益,以其利益為優先。不過就僅止於是「自己人」、「同國的」,至於非我族類,就不在關心之列。所以,雖然它的中心開始移動到群體,但還是侷限在民族或者是某個特定的群體當中,尚未發展至全球中心的地步。

社會我的心理問題:人生腳本病理


社會我在發展時,在自我在衝動和慾望外,也開始學習規則和角色。意思是他們開始學習一些腳本,並遵循著腳本來扮演角色。角色的腳本有它的重要性,它引導自我脫離慾望的認同,進入相互照顧、彼此關懷、體諒的良性互動的循環中。

但是如果在這個時候,他們角色劇本因為遭受傷害而扭曲,或學習到錯誤的腳本,便會形成自身的災難,這稱為人生腳本病理。扭曲的腳本是非常傷人的,如失敗者的腳本:「我是個爛人,做什麼都不會成功」、「我沒資格獲得幸福」、「沒人會喜歡我,我天生就惹人嫌」;或者自我壓迫的信念:「如果我不……,那就沒人要我了」、「如果你沒有被利用的價值,就沒人理你」、「如果沒得到別人的讚賞,那一切都沒意義了」;或者是受害者、孤兒腳本:「我會做錯這些事,都是XX害的!」、「每個人都等著看我笑話!」、「沒有人會幫我的」、「別人隨時會拋棄你!」等等,不一而足。

這些腳本,有的是在成長過程中,從父母或權威學習而來;有的是因為自己的受挫經驗,所引伸的結論。它們在自己的心中,形成固定的信念或劇本。一碰到相類似的情境,就自動在心中撥放,然後無意識的照劇本演出。無論實際情況跟當初是否相同,都會陷入相同的情緒和看法。

這個在親密關係上特別容易看到,每個人都有一些「按鈕」,一旦觸及,就自動撥放,莫名的爭吵、歇斯底里、失控。特別是彼此的腳本又觸發其他的腳本,那就會發生悲劇了。更令人痛苦的是,這樣的問題不斷的反覆發生,而雙方也對這樣的重複都厭煩到極點,但卻束手無策,乃至只剩下分手一途。這個模式,是不是很令人熟悉呢?

不管是何種狀況,如果我們發現在生命中,不斷的重覆某個狀況,如不斷的因為某個相類似的原因而分手、因雷同的事件而失控發怒或陷入憂鬱的深淵。這都屬於人生腳本的問題,需要接受相關的協助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