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二, 9月 21, 2010

修行精要摘錄2

「我不知道」並不是困惑,「我不知道,但我應該知道」或「我不知道,但我需要知道」才是困惑。你是否可以放下「我應該或需要知道我是誰」的信念?換句話說,你能否放棄用概念上的界定,以獲得自我感呢?你是否能停止用思考來取得身分認同呢?當你放下這些,那份困惑會變得如何?當你全然的接受「我不知道」這個事實,你實際上是進入了一個平安清明的狀態。這狀態,比思考,更靠近你的存在本身。

◎你如何放下對事物的執著呢?試都別試了,這是不可能的。當你停止在事物中找尋你自己時,那個對事物的執著會自然而然的消失。

小我並不是錯的,它只是無意識而已。

◎「不抗拒」是掌握宇宙間最強大力量的關鍵,經由不抗拒,意識就從形式的桎梏獲得解放。

◎不評斷、不抗拒、不執著,就是真正自由生活的三個面向

◎覺醒作為的形式有三種,接納、享受、和熱誠的處在當下

◎如果你的行動都是為了行動本身,而非保護、加強、或是順從你角色身分認同的話,那無論你做什麼,你的力量都會非常強大。

摘錄自「一個新世界」 艾克哈特。托勒著

星期五, 9月 17, 2010

修行精要摘錄

◎修行並不是要我們學會躲避無常和恐懼,而是要學會與不舒暢的感覺共處。

與其陷入自己創造的劇本中,不如單純地安住在痛苦的情緒裡。只有學會安住於痛苦,我們才能溫柔而誠實的覺察:自己正企圖將嫌惡抗拒的心,硬化成歸咎、自以為是、或是一種疏離、於己無關的心態。我們有時候也會製造出一種心靈啟示或解脫的情緒,讓自己舒服一些。要能覺察到這些心態,總是說易行難的。

與其助長自責,不如培養清明的善意來對待自己。

◎修行不是將舊有的東西拋棄,變成一個更完美的人。它其實是要我們學會跟真實的自己做朋友。修持的基礎就是要接受你或我當下的自己,如實的接受。

摘自「與無常共處」 佩瑪丘卓著